12月8日晚,四川成都城市音乐厅内,随着一曲悠扬的古琴响起,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正式拉开了四川的演出序幕。演出现场,全新的视听情景与舞姿韵律展现了千年东坡的意境和心绪,带着观众共同领略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发的美感与哲思。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以现代艺术解构东坡的诗词意境,将气韵生动而丰富的内在精神呈现于舞台。不仅让观众们领略了传统文化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精神的崭新呈现,东坡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现场观众。据悉,《诗忆东坡》在四川的演出将持续至12月10日,随后前往陕西。
东坡身影从大幕里款款走向当今,走到观众身边。记者 刘忠俊 摄
《诗忆东坡》以全新的视听情景与舞姿韵律来展现千年东坡的意境和心绪。记者 刘忠俊 摄
既有现代感,又不失古典韵味,动作行云流水,柔美而富有力量,与东坡共舞诗意。记者 刘忠俊 摄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蓉开演。记者 刘忠俊 摄
意识、情感、精神境界在《诗忆东坡》中沉潜脉动,它以身体为罗盘,让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传统美学共生。记者 刘忠俊 摄
一轮明月高悬、一把古琴弹拨,开拓了一条连通古今的艺术隧道。记者 刘忠俊 摄
《诗忆东坡》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听盛宴惊艳观众。记者 刘忠俊 摄
《诗忆东坡》演出现场。记者 刘忠俊 摄
中新网哈尔滨12月9日电 (彭博 记者 王妮娜)8日晚,在哈国际友人联谊暨《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观影交流活动在哈尔滨市举行,现场几十名在哈尔滨生活的外国友人观看了原居住在哈尔滨及其后代在世界各地生活的纪录片,同时,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畅谈了他们在哈尔滨的生活。
在哈尔滨生活的国际友人一起观看纪录片。彭博 摄
哈尔滨是一座典型的国际化移民城市,上个世纪初,这里曾有近40个国家的20多万外国侨民在哈尔滨市工作和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外国侨民才大批回国定居。目前,当年在哈尔滨出生或生活过的外国侨民散落在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始终把哈尔滨当做自己的家乡,并成立了“老哈尔滨人”协会和俱乐部,来保存这段历史记忆。
国际友人在一起畅谈在哈尔滨的生活。王妮娜 摄
当天播放的《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是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于2023年5月启动的《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世界原居哈尔滨人全球拍摄活动计划拍摄的视频,他们通过走访、交流、拍摄俄罗斯、美国、波兰等国的原居哈尔滨人及其后代,以原居哈尔滨人视角,回顾外侨在第二故乡的所观所感所念,讲述特有的哈尔滨国际外侨故事,形成活动专题报道。该活动旨在充分挖掘、保护抢救、整理活化哈尔滨市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外侨历史文化资源。
“哈尔滨市摄制组远赴波兰、拉脱维亚拍摄,现《我爱哈尔滨我们都是哈尔滨人》(波兰篇上、中集)已经完成后期制作。我们邀请在哈尔滨的国际友人共同观影交流,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友谊,共同讲好哈尔滨故事。”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曹儒说。
白文龙一家。王妮娜 摄
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已经在哈尔滨工作和生活了两年半,他说,哈尔滨非常有艺术和文化气息,像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和很多博物馆,他都很喜欢,还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他每年都会去,“哈尔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它比较像欧洲的城市,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安东尼奥说,而且他还十分热爱东北的大米饭和东北菜,“来哈尔滨之前从来没吃过大米饭,现在每顿都要吃一整碗,很香”。
在哈尔滨生活了21年的白文龙是美国人,他和妻子也是在哈尔滨认识并结婚的,如今他们已有了两个儿子。现在,他已是一个“哈尔滨通”,周末喜欢到具有老哈尔滨生活氛围浓郁的道外区巴洛克街区“串胡同”,看那里的市井烟火气,他说,他非常喜欢哈尔滨,东北的“铁锅炖”、“锅包肉”、“地三鲜”,每一样东北菜他都爱。(完)
联系人:彩神welcome入口
手机:15704101385
电话:0550-39559991
邮箱:39559991@163.com
地址: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古沛镇